小分子半抗原之载体偶联II

在上期专题中我们讲到小分子半抗原的结构修饰,这期我们将展开讲述载体蛋白的选择以及偶联方法。

载体蛋白是一种自身就能引发免疫反应的大分子,许多不同种类的载体蛋白与小分子偶联后可制备成完全的抗原。常用的载体包括牛血清白蛋白、钥孔血蓝蛋白、卵清蛋白、牛甲状腺球蛋白等。

对于载体蛋白的选择,主要涉及其溶解性、大小、偶联基团、免疫原性、成本价格等因素。目前市面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牛血清白蛋白BSA(三维结构如图1),主要是由于BSA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变性,分子内含有多种氨基,且赖氨酸含量高,廉价易得。但BSA由于在一些免疫检测实验中作为阻断剂而限制了它的使用。其次选择较多的是钥孔血蓝蛋白KLH以及卵清蛋白OVA。

我们简要介绍下半抗原与载体偶联方法:


1,带羧基或者氨基类的化合物,用碳化二亚胺法以及混合酸酐法;

2,含巯基类的化合物,用马来酰亚胺法;

3,分子结构中带有氨基类的化合物,戊二醛法,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一般半抗原和载体蛋白,按照上述方法,选择合适的偶联比率室温反应或者4℃反应过夜,再用分离柱或者透析袋透析2d,得到完全抗原。

对于获得的完全抗原,可通过紫外扫描法,将偶联后的产物与未偶联的载体蛋白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紫外吸收的变化。人工完全抗原的紫外吸收特征兼具有或不同于原半抗原和载体蛋白的紫外吸收特征,则判断偶联成功,然后通过运算,得到最终的偶联率。

云克隆公司经过大量的研发,可提供多种类型的偶联小分子化合物和多肽,可供研究人员选择使用。

更多相关产品,请登陆:www.cloud-clone.us。